贵州省黔南州罗甸县气候温和,具有春早、夏长、秋迟、冬短的特点,在贵州省珠江流域各县中享有“天然温室”的美誉。继早熟和反季节蔬菜、干果产业之后,罗甸县大力发展火龙果种植产业。其鲜果以果形饱满、色泽红艳、果香浓郁而闻名,先后荣获“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双重认证。面对市场新挑战,罗甸火龙果产业正积极推动从“精品果园”到“精品精销”的转型升级。
花香果韵有新招
夜幕降临,25岁的陈乾坤从贵阳送货返回罗甸县龙坪镇板庚村的蜜宝种植场。他合上电闸,坡地上千余盏LED灯渐次亮起,照亮了200亩火龙果和百香果植株。
这片位于小山谷的种植场采用夜间补光技术,为挂果植株延长光照时间。“每日补光4小时,对提升品质和产量的效果十分显著。”陈乾坤介绍,今年种植场火龙果产量预计达40万斤。
灯光下,他在果架间巡查,检查悬挂的塑料瓶中的飞虫引诱剂余量。
该种植场得到贵州省果树科学研究所和罗甸县果业产业化发展中心的技术支持。陈乾坤还特地从省外请来年轻技术能手进行指导,使挂果批次从8批增至11批。经过几年实践,他熟练掌握了生态种植、物理防治和增产提质的关键技术,将花香味火龙果种植经营得有声有色。
陈乾坤表示,种植场使用酵素肥等生物肥料,杜绝除草剂,病虫害防治采用天然引诱剂,使火龙果与当地中草药生长环境相近。成熟后的果肉富含十余种天然氨基酸,食用时可感受到独特的花果香气。他坚信,具有花果香特色的罗甸火龙果具备市场比较优势,只要坚持精细管护、确保品质,就能不断巩固和扩大市场。目前,他与电商团队合作孵化直播账号,通过抖音、微信等平台销售精品果,电商渠道销量已占总产量的七成左右。
作为种植大户,陈乾坤透露,2024年种植场净收入约50万元,同时为周边村民支付务工费用70余万元,带动乡亲增收,令他倍感欣慰。
“精品果园”显匠心
位于罗甸县沫阳镇沫阳村的红心火龙果种植基地,是全县首个获得有机认证的基地。负责人李才华介绍,该基地1000余亩火龙果今年预计产量200万斤。自7月起,沫阳镇依托多家电商平台,在采摘现场组织“网红”直播促销,其中一场直播成交约一万单,有效助力火龙果销售和农民增收。
李才华带我们参观了基地的肥料加工场和果株生长区,详细介绍了发展模式。该基地名为兆丰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以火龙果种植为主业,辅以立体养殖和种植。立体种植包括两季大豆和一季豌豆,用于固氮增肥。通过“草—畜—沼—蚓—禽—果—蜂”生态循环模式,实现水肥一体化、绿肥压草和果园套种,达到资源高效利用。基地主要使用废弃果蔬制成的酵素液和酵素渣作为肥料,驱蝇剂则采用大蒜水,全程施用自产有机肥和安全农药。
兆丰基地的火龙果多种植于坡度较大的丘陵地带,以往果农需肩挑背扛进行管护。如今,在帮扶单位支持下,基地引入载重150斤肥水的植保无人机,5分钟即可完成3亩果树的喷洒作业。通过无人机数据采集和AI智能分析,快速生成管理方案,实现空中监测与施肥,提升管护效率与果品品质。
2024年,兆丰基地火龙果获得农业农村部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颁发的“中国良好农业规范认证证书”。目前,其精品果在粤港澳大湾区和京津冀市场供不应求,销售渠道稳定畅通。
从“品质优”到“产业兴”
罗甸县火龙果产业的发展历程与前景如何?罗甸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何玉林进行了回顾与分析。
他表示,罗甸火龙果种植始于2005年贵州省农科院果树所的试验试种,2007年开始推广。当年县里选送果品参加成都展会,荣获全国金奖,2009年全县大规模推广,产业发展迅速。2013年,罗甸火龙果获评“中国地理标志产品”,2015年赢得“中国火龙果之乡”称号。这一过程中,得益于上级支持、专家指导和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产业逐步壮大并享誉全国。
近年来,随着广西、海南、福建等地火龙果种植面积快速扩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2020年以来,罗甸火龙果收购价从每斤8元跌至3—4元,部分果农积极性受挫。调研显示,产业面临以下挑战:一是品种更新滞后,部分果园仍种植抗逆性较差的“异花授粉”老品种;二是成本上涨,当地机械化程度低,人工成本较华南地区高约30%;三是市场挤压加剧,2023年西南地区火龙果产量同比增长25%,与邻近的广西产区相比,罗甸在规模、集约化和机械化方面存在差距,更易受到低价冲击。
然而,何玉林强调,罗甸火龙果在气候、土壤方面优势突出,果品品质和口感仍具竞争力。因此,当前重点在于走精品化路线:一是推动种植基地申报有机认证;二是鼓励种植技术创新;三是加强“中国火龙果之乡”品牌建设,通过举办“火龙果节”等农文旅融合活动,提升消费者认知;四是发展果干、果酒、果花等深加工,延伸产业链。
为提振果农信心,县里稳定3.5万亩种植规模,从项目谋划和帮扶资金中向火龙果产业倾斜。2025年已投入1000余万元用于果园设施改造、病虫害防治、有机肥和包装箱补贴等,成效显著,明年计划投入2000万元,进一步减轻果农负担。
目前,罗甸县共有14个农产品获得“名特优新”认证,数量居全省首位。与罗甸脐橙、蜂糖梨相比,火龙果成名最早。全县数万果农和多数企业均认同提质增效、发展精品火龙果产业的路径,坚信高品质火龙果的消费需求将持续增长。
(文章来源:农博网)
【农博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